文章来自于果核剥壳公众号首发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ibXMq-m1xvB5nnHuOd9ZdA
不管是在软件相关和不相关的讨论群里,关于流量卡的话题通常能引起大家的共鸣。
群友不是在吐槽流量太贵,就是在炫耀自己的流量很便宜。

有时候看着群友讨论,感觉他们的套餐那是又便宜,网速也又快又好,便宜都给占完了。

随着近些年的网络发展,流量费确实是越来越便宜,套餐也很多,5GA的信号范围也在增加,不知道大家在用哪些流量套餐,以前流量不够用的时候,还有不少人还在捣鼓计费漏洞什么的。
现在大多是研究性价比套餐,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应该是“无限流量”套餐,像是2017年左右推出的冰淇淋套餐等等,有高速流量和总体流量的上限。

当时各家的套路和小字也比较流行,以至于后来被有关部门打击了一番。

之后就改成流量放心用一类的宣传词了。

而在国外也是类似的,最近看到新闻说,Verizon、AT&T、T-Mobile 等美国运营商会为了推销套餐,打出免费收手机的口号,然后在套餐里回本,还有购买了无限流量套餐用不完的情况,大多人只用了 5G 左右。


如果你觉得这种方式比较温和,也不是因为他们善,而是因为在之前就被敲打过。
被罚款 1022 万美元,理由是在卖无限流量套餐的没有明显标注信息,比较多的还有一家就被罚6000万美元(当时4亿元人民币左右)的。


所以在今年2月份,美国的运营商 US Mobile 又宣布来次真的无限流量套餐升级:
此前,US Mobile 的“无限高级”套餐在用户使用 100GB 数据后会将网速降至 1Mbps。但从即日起,该套餐用户将自动享有“真正的无限高优先级数据”,其优先级从 QCI 9 提升至 QCI 8,且无需支付任何额外费用。

现在已经演变成用套餐+免费送手机来吸引用户,把价格稀释在套餐里,然后大多人实际用不了那么的流量,也算是无限流量的另一种翻版了。
把这类无限套餐作为噱头是国内外运营商都在做的事情,无限流量也不是指无限高速流量,到达某个程度限制使用量,或者限制视频能观看的清晰度,限制热点分享等等。


澳洲地区运营商的“无限流量”套餐,每个月的费用跨度大概在$60-$100,也是以40G的数据使用量为分界线,超过之后速度降低到 1.5Mbps-10Mbps,最低速度基本上就是刷刷网页了,如果不存在总量上限,全程跑这个速度的数据总量是474.6 GB,那么所谓无限流量的起点是500G左右。

用得少的话,还不如普通套餐,上telstra的官方看了下价格:

还有津巴布韦地区有的套餐是下面这样,也存在等级和总量限制。

这些无限流量套餐基本上还有些隐藏内容,晚上使用高峰段会降低速度,即使有高速流量也会把资源让给资费更高的用户,要么就是开热点的话可能会直接触发整月限速。

国内运营商的态度也挺明显的,移动在2017年就说过搞这种大流量是比较谨慎的,即使短期内可能赚钱,长远来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。

到2020年的时候,运营商也是类似的看法。

国内的大流量套餐大多是定向流量,只能在指定软件内使用,像是大王卡一类定向流量卡就是比较出圈的,它的宣传月租仅19元,但实际使用时几乎每天都会激活1元800MB的日租宝套餐,加上月租,一个月至少要消费49元。

抖音以前也出过放心刷的卡,但看小字会发现实际上限是30G。


还有就是一些卡有地域限制:有的套餐号称“全国通用”,但用户回老家才发现省内流量和全国流量是分开计算的,如果你不经常到处跑,可能都没意识到有这个限制。


还有一种属于智商税了,有些第三方平台销售的所谓“9元500G卡”或者“无限流量卡”其实是物联网卡,根本不能打电话,随时可能被运营商封禁。
现在要买无限流量的卡,基本上买不到好的,如果不是从远古套餐保留下来,还不如买高额流量的卡。
现在购买时看清下面这些点,基本上就避坑了。
一是高速流量上限:在办理套餐前,一定要问清楚高速流量的限额是多少GB,超出后网速会降至多少Mbps。

类似这种
二是了解定向流量范围: 很多套餐宣传“XX款APP免流”,但仔细阅读条款会发现,免流范围可能仅限特定应用的基础功能,应用内的广告、直播、第三方链接跳转等仍会消耗通用流量。
三是警惕地域和设备限制: 一些套餐号称“全国通用”,但实际可能区分省内和全国流量。在办理时,要确认套餐是否支持全国漫游使用。此外,注意套餐是否需要特定手机或制式支持,例如某些物联网卡只能用于数据设备,不能通话或收发短信。

四是注意合约期和优惠期: 低价套餐往往伴随着长期合约要求,提前解约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。同时,一些套餐的优惠价仅限前几个月或首年,后续会大幅涨价。在签约前搞清整个合约期的费用结构。

五是选择正规渠道办理: 尽量通过运营商官网、官方APP或授权营业厅办理套餐,避免在第三方小店或不明网站购买所谓的“超低价卡”。非正规渠道购买的套餐可能是物联网卡或违规卡,存在随时被停用的风险。
六是定期评估套餐性价比: 运营商的套餐和优惠会不断更新,消费者应定期(例如每年)评估自己当前套餐的性价比。如果发现更合适的套餐,可以联系客服协商变更,或考虑携号转网到其他运营商。在变更套餐时,要问清是否有最低消费、违约金等限制,确保新的方案真正划算。
七是利用监管和投诉渠道: 如果发现运营商存在虚假宣传、乱收费等行为,消费者应保留证据,及时通过工信部或当地电信监管机构投诉平台、消费者协会等渠道维权。
不过现在WiFi覆盖范围广,大家的流量应该都够用。
最后想到个冷笑话,前面提到的无限流量限速后的速度,在不开会员的某些网盘上,也是全速下载了。
参考内容:
桃桃剧侦社-澳洲三大运营商不限流量套餐对比及市场动向
通信你我他-无限流量竞争升级 移动为何不愿参与?
人民邮电报-从国外市场看“不限量”套餐的“名不副实”
IT之家“无限流量”相关新闻

coNoc1 年前
可乐辅助网